我的工作體會
發布時間:
2012-10-18
97年大學畢業至2004年,我接受公司安排先后到齊齊哈爾、北戴河、大慶參與項目的資料管理、工程施工,從一名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項目副經理。所參加的工程“齊齊哈爾電力調度中心”、“中環廣場”先后獲“龍江杯”、“省外揚子江杯”獎。七年的東北生活,鍛鑄了一個學生娃,在克服水土不服,環境惡劣的同時,更增添了我對南方親人的無限思念。在一個個不眠之夜,在一本本技術書籍的陪伴下,我適應了東北的生活,積極參與技術的攻關,克服施工難題。在東北黑土地,我學會了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更打牢了扎實的基礎。這期間,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技術知識,一次性通過一級建造師的執業資格考試。
97年大學畢業至2004年,我接受公司安排先后到齊齊哈爾、北戴河、大慶參與項目的資料管理、工程施工,從一名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項目副經理。所參加的工程“齊齊哈爾電力調度中心”、“中環廣場”先后獲“龍江杯”、“省外揚子江杯”獎。七年的東北生活,鍛鑄了一個學生娃,在克服水土不服,環境惡劣的同時,更增添了我對南方親人的無限思念。在一個個不眠之夜,在一本本技術書籍的陪伴下,我適應了東北的生活,積極參與技術的攻關,克服施工難題。在東北黑土地,我學會了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更打牢了扎實的基礎。這期間,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技術知識,一次性通過一級建造師的執業資格考試。
2004年,我服從公司的調配到無錫分公司工作,先后擔任蕪湖、宿遷等工地的項目副經理、項目經理及無錫分公司技術負責人。已習慣北方生活的我又一次面臨工作上的大改變。如何適應南方工作,如何在南方參與工程施工技術攻關的難題又一次擺在我面前。此時離家已算得上很近了,年幼的女兒依然難得見上一面,節假日依然奮斗在工地。07 年,集團公司第一棟六十層高樓“華敏帝豪”工程開工,人事部組織安排我們進入該重點項目培訓實習,在“華敏帝豪”工地,我全面系統地從基礎到主體結構施工各個工序完整鍛煉,特別是針對逆作法,更讓我學到了許多。每年我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相關培訓,理論的學習及工作的經驗使我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升。04年我獲得工程師的評定。
2009年,無錫總部重組后,接受集團公司的調配,在無錫總部擔任質安負責人。相對來說,總部的質安管理與現場的質量安全管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管理模式,總部質安管理面多量廣。接觸的層面與相對固定的工地現場不可同日而語,比如,江陰人民醫院工地是原南京管理公司曾多次獲得魯班獎的集團內實力雄厚的隊伍施工,清揚御庭工程曾是觀摩工地,無錫總部的一些工程處在起步階段、且比較分散,要想在工作上有所亮點,當初我確實有些迷茫,在無錫總部經理季勇的諄諄教導下,我積極同各方同事探討、請教如何做好各個工程的質安管理,并運用到實際管理中,功夫不負有心人,無錫總部轄區2009年在質安管理上取得一些成績:如無錫孵化器大樓獲“太湖杯”,蘇州星光國際工程及江陰人民醫院工地獲“省文明工地”;一次性通過09年度的駐錫分公司、分支機構安全管理檢查。
十幾年的工作,雖比不上前輩有經驗,但從祖國的北方轉戰到南方,各個工地的輪流負責,讓我感覺到技術的分量,體會到人才流轉、解決人才流失的重要。09年度的質安管理過程中,我發現以下兩種情況比較突出:一、現今各單位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有的項目部人員多少年一成不變,沒有新鮮的血液參與,管理工程的思維依然是老一套,個別項目部甚至躺在功勞簿上,就像阿Q的 “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 一樣。二、各單位新進的大學生工作兩至三年就不辭而別。
針對上面兩種情況,我有如下小小看法:一、針對第一條那種坐井觀天的應采取“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方式進行梳理:華敏帝豪的經歷之前,我也曾認為在施工技術方面已經學得很多了,而經歷之時,才讓我感到我的缺陷:小到砼表觀缺陷的修補,大到逆作法的施工。二、對于新進大學生的不辭而別,如何做到“蕭何月下追韓信”,一方面需要管理層給每個下屬鍛煉的機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乃一磚一瓦重疊而成,大事必須由點滴小事集成。無論是資料的管理,還是工程技術的攻關,管理層都要給新進學生以榜樣的力量,允許他們犯錯,但時刻糾正。另一方面,在生活待遇方面管理層要給予陽光政策,借用耿總年初培訓時講的一句話“讓不同階層的人看到希望”。因此,我建議公司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建立合理的人才流轉機制和長效的人才培訓機制,學而時習之,將盡可能保障專業人才負責專項工作,同時還可促進集團內部各資源單位之間的融合速度與配合程度進一步提升。“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所以,做事應先從“點”開始,”點”完善了,”線”跟”面”就簡單了,整個組織就更完善了。(無錫總部 曹瑞生)
相關新聞